一、设备选择:按预算精准匹配
1. 手机党方案(预算500元内)
- 防水壳:选择对应型号的10米以上专业防水壳(推荐品牌:SeaLife、DiveVOLK)。
- 外接镜头:广角附加镜(矫正水下畸变)+ 红色滤镜(补偿色彩丢失)。
- 配件:漂浮手柄(防手滑)+ 硅胶密封圈定期更换。
2. 运动相机方案(预算2000-5000元)
- GoPro HERO12:4K 120帧 + 超强防抖,搭配红色滤镜+视频灯(2000流明以上)。
- 拍摄模式:线性视野(减少鱼眼畸变),开启“潜水模式”自动优化白平衡。
3. 微单/单反方案(预算1万+)
- 相机:索尼A7S III(高感光)+ 尼康Z6 II(动态范围优)。
- 防水壳:Nauticam、Ikelite专业壳(支持外接闪光灯/视频灯)。
- 镜头:
- 广角:8-15mm鱼眼(拍大场景如鲸鲨)。
- 微距:60mm(拍小丑鱼、海兔等细节)。
二、光线与色彩:破解水下三大难题
1. 色彩还原技巧
- 自然光时段:正午10:00-14:00(阳光穿透力最强)。
- 人工补光:
- 深度>5米:双视频灯(45度角交叉打光,避免直射起沙雾)。
- 微距拍摄:环形补光灯(突出生物纹理)。
- 滤镜选择:
- 5-10米:红色滤镜(补偿红光)。
- 10米+:仅靠人工光源,滤镜反而偏色。
2. 避免悬浮物干扰
- 踢蹼控制:小幅蛙踢(减少扬沙),避免在拍摄对象上方游动。
- 拍摄角度:从下往上仰拍(以水面为背景,避开悬浮物)。
三、构图与动作:BBC摄影师私藏技巧
1. 万能构图公式
- 广角场景:
- 三分法+引导线:潜水员/鱼群在右下交叉点,珊瑚礁延伸线指向主体。
- 框架构图:利用洞穴、沉船窗口做前景框,主体居中。
- 微距拍摄:
- 满画幅构图:小丑鱼占画面80%以上,对焦眼睛。
- 负空间留白:纯色背景(如蓝水)+ 单只水母居中。
2. 动态拍摄参数
- 高速连拍:
- 鱼群冲刺:快门1/1000秒以上(相机)或手机运动模式。
- 慢门创意:1/30秒快门拍潜水员踢蹼的动态模糊(需稳定器)。
- 对焦锁定:
- 预判生物游动路径,长按屏幕锁定对焦(手机)或相机追踪对焦。
3. 人物互动设计
- 剪影大片:逆光拍摄潜水员吐气圈(对焦气泡,压低曝光)。
- 故事感镜头:
- 手部特写:指认海洋生物(戴彩色手套更吸睛)。
- 眼神交流:平视拍摄潜水员与海龟对视。
四、后期调色:一键拯救水下废片
1. 色彩还原参数(Lightroom/醒图)
- 基础调整:
- 色温+15(暖化背景),色调-10(去绿)。
- 去朦胧+20,纹理+15(提升清晰度)。
- HSL工具:
- 红色:饱和度+30,明度+10(救活珊瑚)。
- 蓝色:色相-5(偏青蓝),饱和度+20。
2. 手机修图偷懒技巧
- 醒图滤镜:“碧海”、“深蓝”、“珊瑚橙”。
- 局部调整:
- 提亮主体(鱼群/潜水员),压暗背景(增强层次)。
- 叠加“柔光”特效(模拟水下光线散射)。
3. 视频调色方案(Premiere/剪映)
- LUT预设:
- 暖调场景:应用“Coral Reef”预设(恢复红色)。
- 深蓝场景:应用“Abyss Blue”预设(增强对比)。
- 动态效果:
- 添加“水下粒子”特效(模拟浮游生物)。
五、安全与避坑指南
- ❌ 触碰生物:绝不摸珊瑚/追鱼群(破坏生态且危险)。
- ❌ 设备漏水:每次下水前测试防水壳密封性(放纸巾测试30分钟)。
- ❌ 过度修图:保留水下真实感,避免饱和度过高变“塑料感”。
一句话总结:
水下摄影的核心是 “用光线讲故事,用构图造梦境”,
掌握设备、光线与构图的三角法则,小白也能拍出国家地理级作品!